李岩私募基金经理所属的基金公司为中阅资本 ,公司成立于2017年03月01日,注册资本为10000万。李岩从业年限为16年,擅长投资领域为,在私募排排网近一年综合量化评级为零星。
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2年证券从业经验。
2007年至2011年,担任广发基金行业研究员,负责电力设备、电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行业的研究工作。
2011年至2014年,担任国融证券投资经理; 2014年至2017年,担任新时代证券投资经理,所管理产品均实现了超越市场的良好收益。
2017年至今,担任中阅资本研究总监。管理的中阅磐岩1号荣获证券时报私募实盘大赛(1季度)第3名;参与管理的中阅产业增强1号荣获证券时报私募实盘大赛(第2赛季)TOP10。
私募基金经理李岩目前在管的基金产品有11只(含公募、私募),包含中阅磐岩2号、中阅产业增强1号和中阅磐岩3号等。
李岩基金经理在排排网收录并且有业绩展示的基金有11只,累计收益为--,近一年收益为--,年化收益为--。
李岩管理的中阅磐岩2号的时间为2018-01-09~至今,今年以来在同类型基金产品中收益排名--。任期收益为--,累计收益为220.68%,年化收益为32.58%,成立以来回撤为--,回撤修复天数为--天,与同类平均值相比未知。
李岩管理的中阅产业增强1号的时间为2018-02-01~至今,今年以来在同类型基金产品中收益排名--。任期收益为--,累计收益为171.50%,年化收益为27.76%,成立以来回撤为--,回撤修复天数为--天,与同类平均值相比未知。
李岩管理的中阅磐岩3号的时间为2018-12-28~至今,今年以来在同类型基金产品中收益排名--。任期收益为--,累计收益为165.68%,年化收益为36.17%,成立以来回撤为--,回撤修复天数为--天,与同类平均值相比未知。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止:1970年01月,最新收益数据见基金经理李岩简介)
我们通过业绩时间、收益水平、风险水平、收益风险比、风格稳定性五个维度对李岩基金经理进行综合评价,排排网综合量化评级为零星。
业绩时间来看,李岩基金经理的得分为--,业内平均为--,李岩基金经理--业界平均水平;
李岩基金经理的收益水平位--,业界平均为--,--业界水平;
风险水平来看,李岩基金经理得分为--,业界平均为--,--业界均值;
收益风险比为--,业界平均为--,--业界平均;
风格稳定性为--,--业界平均值--。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止:1970年01月)
李岩基金经理共获得了1次上榜机会,其中包含
2019-东方财富-东方财富私募风云榜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截止:1970年01月,最新获奖情况见私募排排网颁奖专区)
以上就是中阅资本李岩私募基金经理的全部个人简介信息,想要了解李岩私募基金经理更多深度的投研分析或者其他基金经理的个人简介信息,可点击预约咨询,专业理财师一对一服务。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旗下产品
基金销售服务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基金销售资格:深证局许可字[2016]21号 查看资质证书>
产品展示:181-2206-2906 机构合作:0755-8328-2472 媒体合作:177-2757-8351 路演合作:181-8860-3225 luyan@simuwang.com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南路2008号新洲同创汇3层D303号
我司展示的数据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外部授权信息的收录和整理,所有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聚源数据及其他外部数据库等。对于上述数据和信息,虽我司尽力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但投资者仍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信息为准。基金管理人及其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任何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产品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做好充分的研究后,以自身研究结果为依据,审慎独立地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全部投资风险。